漓江出版社

漓江书院

漓江40年 | 一个幽灵,在漓江徘徊

2020-11-24 14:36:13

  

刘硕良.jpg

刘硕良,著名出版家,漓江出版社主要创始人之一



    “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读《共产党宣言》开篇第一句,就把人带到一种豪情满怀、坚韧不拔的史诗般意境。

    纪念漓江出版社成立40周年,重读这部曾入选“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的马克思主义划时代文献,兴奋激动之余不禁想起改革开放历程中奋进不已的出版人在漓江徘徊的身影。

    40年风雨兼程


    我同漓江结缘始于1949年11月,那年,17岁的我随军入桂,作为桂林市军管会一员参与新闻出版行业的接收和省委机关报《广西日报》的创办,没几天就奉派去古老的湘漓分派和新政权核心桂林地委所在地兴安采访。冒着初冬的微风细雨,往来于界首、湘漓、道冠、严关、大溶江等地,一次次投入漓江的怀抱。此后和漓江虽有接触,毕竟分多聚少。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启,我走出高墙,转到出版岗位,才与漓江再续前缘。

    1980年11月27日,漓江出版社以广西人民出版社的副牌身份在邕江之畔的南宁市河堤路14号挂牌。其业务则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和相关的领导与部门主持。漓江社新兴之时,以外国文学先行,负责这方面编辑工作的只我一人,后来陆续有所增加,直至1985年5月漓江社成为实体,到桂林建社,我前后为漓江社工作13年,包括在南宁5年,在桂林8年。

    1993年4月,我调到局里工作,1995年创办并主编《出版广角》。在繁忙的编务中抽出时间陆续为漓江组编了未完的“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稿。2000年我获准离休,2001年到2006年,在昆明、北京工作,仍与漓江常有联系,所组《世界十大名著》,有幸获得财政补贴40万元,却因故未能投产。

    2007年,我回到南宁,为漓江的素志不泯,直到88岁的当下还在编《日读一篇识广西》《春潮漫卷书香永》和收入“旅伴文库”丛书的《锦囊旧书》系列。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前后40年,像一个幽灵在漓江徘徊,让清新的漓江之书随绝美漓江走向世界,也让世界更多地认识漓江、妆点漓江。


    书比人长寿


    40年岁月如流,老一代漓江人悄然隐去,新生代漓江人临风起舞。我们不用悲叹,亦无须自艾。书比人长寿,书才是我们生命价值之所在。无数的出版人,包括漓江人,为做好书、出好书,呕心沥血,倾注一生,书是他们纯情的寄托,宝贵的财富,经得起时光淘洗的成就标志。

2018年4月20日广西书展期间,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长、评论家白烨(中)莅临漓江书院,与刘硕良先生(左)、刘迪才社长(右)热烈交流.jpg  2018年4月20日广西书展期间,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长、评论家白烨(中)莅临漓江书院,与刘硕良先生(左)、刘迪才社长(右)热烈交流

    40年来,我经手出书难以计数,得到的奖励也不少,但最能定论其价值高低的不是媒体的翰墨华章,不是琳琅满目的各色奖杯,而是读者和时光。一切耀眼的虚华都会散去,唯有真金白银才能留下。

    2008年,中国出版集团及其所属《中国图书商报》等权威机构和众多读者、专家组织评选“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这时漓江出版外国文学的高峰已过,许多优质译作版权流失,新作更是难得一见。然而,众多专家、读者都还记得当年异彩纷呈的漓江风华,把八九十年代漓江社出版的《老人与海》《日瓦戈医生》《麦田里的守望者》《洛丽塔》《在路上》《假若明天来临》《挪威的森林》《意象派诗选》等8种极具代表性的外国文学佳作佳译选了进去,使漓江在全部27种入选外国文学图书中占有近30%的份额,位居全国几十家文学出版社的前列,可见群众的眼睛何等雪亮,历史的检验多么公正无私!

    时代召唤着漓江再起,郑纳新,刘迪才,张谦等新锐精英团结广大漓江人从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奏响了漓江复兴、重振的一曲曲乐章。我也有了继续效力漓江的许多机会。


    最宝贵的是人


    做出版,一要有好书传下来,二要有人才立起来。两者相较,更根本的还是人。

    大家都看到,漓江的发展,首先得益于体制和环境。40年来,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区局和集团(总社)的坚强指导与大力扶持,从根本上保障了漓江的破浪前行。同时也应该看到,漓江社本身在历届班子的带领下,大家戮力同心,做出了诸多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1606196298(1).jpg1991年,我社多种图书同获首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图为获奖后漓江社代表刘硕良(右)、吴裕康(左)与评委施咸荣合影

    就我来说,在人事上力求唯贤、为公、重才、惜才。尽管我在桂林有不少亲戚朋友,他们之中有的很想通过我的关系调入漓江,但都被我婉拒了。漓江外国文学编辑来自五湖四海,来自社会多年积存的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和北大、复旦、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基础扎实,事业心强,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漓江从多方面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用武平台,使他们进社后很快就能做出成绩来。

    我还力主,出版社应该有前瞻眼光,养育人才,让编辑家、出版家和作家、艺术家、翻译家在这里充分施展。有人要带薪读大学,有人要请创作假,还有人希望漓江给志大心高的残疾青年崭露头角的机会,这些我都不持俗见,极力玉成。

    我认为出版社应该是一个书香扑鼻,文化味浓郁,人气、人脉兴旺通畅的地方。


联系我们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