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出版社

漓江书院

漓江40年 | 编书如同烹小鲜——聊聊《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的再版

2020-11-25 10:50:17

  

谢青芸.jpg

谢青芸,漓江出版社中外文学编辑室编辑。

写下这个标题时,距这本书面世已经过去了一年多。这篇姗姗来迟的手记或许能为长达三年的编辑过程做个小结。漓江出版社顺利出版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我作为责任编辑,个中喜悦,自不待言。但也想说说不同味道的故事。接过稿件时,我还是个职场小白,等到书出版,我已经是个可以写出心得的“不新手”了——在过程中得到了充实,逐渐地沉淀。选题策划的烦琐、寻找译者的波折,策划编辑张谦老师冲在前头替我挡住,最后到我手里的是一部工工整整的译稿。锅已经架上,水已经烧开,我只需做那个把鱼放下锅、等待它熟的人。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虽然不用治大国,但把小鲜烹好,这段路还是不容易走。

编辑的内功练到了第几重

好菜离不开火候,编书也要看你的知识储备。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起源在前,目标在后。我的同事常把书名念成“历史的目标与起源”。其实我没接手这本书之前,也总把书名念错。还好浏览器可以自动识别,不然书就搜不到了呀!无论如何,挡不住这本书光环耀眼,它在历史研究界也是声名在外。在大学上比较文学课的时候,就听老师介绍过这本书,可见它的影响力。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先前出版过,后来因为版权问题,这本从英文版转译过来的书也就不再出版了。但书中提出的观点影响深远,振聋发聩——轴心时代理论,主要指公元前800—前2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在这一段时期,上述地区出现了孔子孟子老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释迦牟尼等一系列左右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圣人。

这个非常有趣的观点,描述了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是并不表示它是本直白好读的书。《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是唯一一本反映卡尔·雅斯贝斯历史哲学和历史观的书,所以它很特别。但雅斯贝斯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避不开存在、本我、超越等词,因此这本书注定会因其语言而被冠上“不好读”“艰涩”的字眼。我社译本译自作者母语德文版。译者李夏菲是个非常认真的人,在翻译这些词时,留下了德语原文,用括号备注。我与夏菲商量过要不要删去,毕竟如果留下大量外文,容易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最后决定删除一些重复的,保留一部分。毕竟老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留下是为了让读者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更加靠近作者的原义。

历史目标立体书(浅底色).jpg

不仅如此,涉及的一些历史知识,如果不仔细审读,很容易就放过去了。

比如,书中第14页,“孔子在卫国王宫和柏拉图在锡拉库萨遭遇的失败、培养出后世政治家的儒家学派和柏拉图学院,这之间存在一种社会学上的类似性”。这里的卫国是否正确?原文用的是“wei”。

哪个wei ?我曾对其进行过甄别。在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和魏国在某一阶段同时存在,孔子也先后到过这两个国家。《论语·卫灵公》记:“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可见孔子理论推行的失败是在卫国遭遇的。

但人力毕竟有局限之处,书里或许还存在其他一些疏漏,留待以后一步步修正。

这样的版权问题第一次见

人怕撞衫,厨师也怕撞菜。即使规规矩矩按着流程走,也难免会遇到横生枝节之事。

目前国内,外版书的出版方式大概有两种,一是找大苹果、博达、安德鲁等版代公司购买图书版权,二是国内出版社直接联系国外出版社,省去中介费。我们选择的是第二种方式,与瑞士的Schwabe AG出版社对接,当时是一位自小在德国长大正在我社实习的小姑娘周斯焱做的翻译,谈判的过程很顺利。最后问题出在哪里呢?大概是2018年底,我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时,发现国内另一家出版社也出版了这本书。打电话去询问,得知他们是通过德国版代购买的版权。国内两家出版社的手续办理都是正规的,那问题出在了外方。发邮件过去询问,对方回复说要查一查,但最后也不了了之。2020年卡尔·雅斯贝斯的作品进入公版期,到底哪一方出了问题或许也没有办法追究下去了。写出来是为了给自己提个醒,直接与外方打交道或许可以省下一笔中介费,但所有问题都得由自己一方解决,其中利弊需要斟酌。

细想一下,其实道理也说得通:因为德语在欧洲多国通行、使用,该书原著既售瑞士,也售德国,于是中国国内两家出版社分别从瑞士和德国获得此书授权,也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平装还是精装?

常言道,菜讲究色香味俱全。书虽然没有味儿,但也讲究“色”。

美即正义,好看的书永远能吸引读者。

不用说,精装本体现的肯定是精美、大气、庄重。一本书若被做成精装本,足以代表出版社对它的重视。我在这儿并没有贬低平装本的意思,因为内容要有相衬的形式,才会和谐。然而精装本需要高昂的成本支撑——毕竟锁线装订、硬壳纸板都既耗材,又费时费工。平装本单薄的封面与这本书的厚重感不太相配,于是我与美编商量后,向社里建议采用32开“假精装”的形式,即平装本外面再套上一层硬纸护封,形式像精装,材料、装订方式都不是精装。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持书本内容的深沉调性;32开的图书,比16开更好携带,也没有失去厚度。

少一块钱,或许就能多一个读者,还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来读这本书。

再说说封面图案上的含义。这是我社资深美术编辑石绍康老师的精彩设计:多层方形代表空间的纵深感、时间的轮回性,骑马的男子带有古希腊罗马时期气质,来象征久远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护封纸张带有丝毛棉,摸起来有干涩感。

再说说书签。小小一方纸,用好了能表达大意思。在本书的书签上写着:“我希望我的这本书,能够增强对当下的意识。”我把这句话挑出来,是想传达这样的观点:两千年前的轴心期是否会重现?这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我们或许处在一个文学艺术科技都空前繁荣的时代,这些知识充实着现代人类。但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轴心期就能轮回吗?有了如此丰富的外在条件,精神境界就能再生一群智者吗?依旧是不可知。

切菜、配菜、下锅、放调料,哪一环都要重视。书也一样。火候到了,功夫到了,时间到了,好书自然面世了。

一本书背后有几个人?说不太清。选题策划、初审复审终审、三个校次、美术编辑、印制、发行等等。责任编辑作为这里面的牵线人,需要将各个环节沟通链接起来,从而推动图书的出版。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于2016年8月左右开始策划。这本卡尔 ·雅斯贝斯的经典作品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当时未曾买版权,因此在进入21世纪后,这部作品因为版权问题也就不再出版了。到2016年,孔夫子旧书网上已经将此版本炒到了几百块一本。那时来自德国斯图加特的华裔小姑娘周斯焱在我社实习,拥有中文德文双母语背景,联系国外的出版社非常方便。在此背景之下,我社总编辑张谦老师决定启动此书的出版。在选题会上,该选题也得到了一致通过。

谢青芸2.jpg

2016年 9月,来自德国的实习生周斯焱圆满结束实习即将回国,社里同事为她送行。左起:胡子博、辛丽芳、时任副总编辑张谦、周斯焱、时任副社长秦玉珍、粟忻、刘红果、孙精精

我们在2017年向国外出版社购买此书的版权,2020年是卡尔 ·雅斯贝斯作品进入公版期的年份,时间只有短短三年。要不要买?值不值得买?以什么形式买?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考虑。我社经过再三研究,决定只买下卡尔·雅斯贝斯这一部作品的版权。原因有三:一是雅斯贝斯作品行将进入公版期,丛书出版周期长,如果买下一系列作品,可能没有出版完毕就已经到公版期了;二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是雅斯贝斯在中国影响力最甚的作品,我们想要抓紧译介给中国读者;三是承接此书的部门此前主要出版文学类图书,此书算是在看准了、有准备的基础上,人文社科品种图书的一次试水,也就是开个好头的意思。

在译者选择上,要十分慎重。有英文转译版珠玉在前,此版本也不能落后。张谦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近水楼台先得月,就近先联系了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国内资深翻译家赵登荣老师,希望他来翻译此作品。但因为他工作日程已满,无暇顾及,就推荐了其他人选。最终译者定为北京大学德语系的博士生李夏菲。稿件翻译的时间为一年,基本是参照原版书的结构来进行翻译,没有大的变动。夏菲是一位年轻的译者,接此译稿时只有28岁,但文笔流畅,具有女性译者的细腻感,又不失深沉,可见学术基础十分扎实。虽然是一本社科书,却翻译得十分平易近人,具有可读性。在编辑过程中,因为她人在国外,所以我们基本上是通过邮件联系,同龄人沟通起来也十分方便。

最终,这本书做出来了。毕竟是由作者的母语直译,最大程度保留了作者的原义。上市没多久就经历了三次重印。2020年初时还被北京大学MBA学院陈春花教授推荐。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最后的最后,如果问我还有什么遗憾的话,从书的内容来说,一般认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算得上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但是雅斯贝斯在这本书里只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却没有解决问题。这可能是个遗憾,也可能不是。因为命题太宏大以至于无解。引用豆瓣网友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发现一个观点,并佐证它。谈了很多又好像什么没谈,这个博弈的过程本身就很有趣。” 


联系我们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