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出版社

漓江书院

漓江40年 | 此间十年

2020-11-26 16:32:55

  

梁志.jpg

梁志,副编审,漓江出版社副总编辑。

到今年,我成为漓江人已整十年。记得去年底,社里启动四十周年社庆筹备工作的时候,我刚好度过了人生的第四十个生日。当时即有一种莫名的温暖感伴随巨大的时空浩瀚感充盈心间。

一直在考虑,这篇文章要怎么写。常常听前辈们云淡风轻地讲述漓江往事,我却越发踌躇难以下笔。都说负重前行的人,很难轻松描述路上的美丽风景。十年间,我和南宁中心的伙伴们经历了多少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此中况味确难完全言说。然细细想来,除了跋山涉水的艰辛,到底还是收获了许多未知的惊喜。略写一二,当作小小的时间注脚吧。

从一个地方到一个地方

2010年清明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天空还下着小雨。潘小鹏领着我到了漓江出版社南宁中心。在接力社大院一栋两层高的旧楼里,我见到了张千骥书记。当时的南宁中心就在一楼,一共四间办公室,到处都堆积着教辅图书。地板和墙壁湿漉漉的,空气中散发着受潮纸张的霉味。张书记介绍了一些彼时的我尚无法听懂的宏伟规划。尔后我便被安排到一张绘图专用的宽大的旧书桌前,开始了我的漓江岁月。

安稳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当我以为这张旧书桌还会陪伴我很久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变化。2012年4月的一天,张千骥书记从集团开会出来就急匆匆召集部门主任开会,一开口就说,集团领导有要撤销南宁中心的想法,现在还没有最后决定,我们可能得搬家了。按照张书记当时的想法,只要我们不在大院出现,集团领导看不到我们,说不定就不再提这一茬了。会议最后安排我和苏子新马上找地方搬走,越快越好。

那几年,集团联合多方成立教辅股份公司,开始对教辅产品做战略调整。2012年以前,南宁中心经营的《广西社会》和《新课程学习手册》两套进教育厅目录产品,一直是漓江出版社重要的经济来源。从2009年开始,南宁中心“招兵买马”,计划扩大教辅图书市场占有率。没有想到集团战略调整,这个计划在2012年戛然而止。而这个计划的结束,恰是南宁中心连续多年“颠沛流离”搬迁史的开始。

2012年5月,搬迁地是鲤湾路1号桂检宾馆。这是自治区检察院的培训接待宾馆,负责人说应该还可以用一年。因为急着要搬迁,并且租金便宜,我们在那里租了五间房。搬出大院之后,意料之中的是“撤销南宁中心”的动议不再出现;出乎意料的是桂检宾馆竟然提前半年拆迁。伙伴们一边感叹这“真是中国拆迁史上的奇迹”,一边轻车熟路打包行李,继续搬家。

当然,这并不是我们最后一次搬迁。后来的我们从一个地方到一个地方,搬家越来越熟练。而这些搬家的境况,竟清晰如在昨日:

2012年10月,搬迁地:东葛路金海楼,与广西科技出版社一墙之隔的空间狭小的住宅楼里,张书记的车借用了科技社的车位。

2014年3月,搬迁地:广西艺术学校学生宿舍一楼。这里宽敞又便宜,唯一的缺点是客户出入不方便。集团蓝雯书记去看望我们,委婉建议我们选更好的地方办公。

2015年9月,搬迁地:广西丝绸集团办公楼四楼。值得一提的是,丝绸集团的办公室宽敞明亮,还提供停车位,办公条件稍有改善。

2016年5月,搬迁地:茶花园路23号出版大厦。回到了集团的办公楼,所有的员工都非常振奋和感动。这是刘迪才社长到任后,提振南宁中心士气的重要举措,也是集团领导对漓江社的特别关怀。

四年的动荡搬迁,四年的上下求索。南宁中心在离开教辅出版之后探索转型,寻求生存发展的空间。在集团的支持下,服务地方党委政府的地方文化出版业务慢慢做起来,创新出版理念日渐清晰。 

从一个项目到一个出版方向

入驻出版大厦,南宁中心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这种新,不仅体现在崭新的办公环境,也体现在新的业务板块和创新出版理念上,更体现在南宁中心团队精神风貌的焕然一新上,这是我的切身体会。

我们的广西.jpg

《壮族简史》《广西简史》《广西读本》《壮族三月三》


2015年,“品牌广西”出版工程立项获得宣传部扶持。从今天回看,这个项目对于南宁中心的价值越发清楚,可以说基本锚定了南宁中心地方文化出版的方向。通过这套书,我和伙伴们对广西的文化品牌做了一次大摸底,对后来地方文化出版工作的开展可谓提纲挈领。不少编辑由此开始重视广西文化题材的图书,深入研究广西文化,做出了一大批广受好评的地方文学文化精品图书。这个板块不仅为南宁中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经济来源,还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各种荣誉:《广西简史》等4种图书纳入“我们的广西”丛书,获得了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天籁地声》等3种图书获得了自治区文艺创作“铜鼓奖”;还有一大批图书获得装帧设计奖、优秀审读报告奖、宝石文学奖,等等。这是我们以前专注教辅出版时不可想象的,这提振了我们团队的士气,坚定了我们打造地方文化精品项目的信心。

天籁地声.jpg

《天籁地声》

有了地方文化图书出版的经验和资源的积累,《美丽广西》杂志随之诞生了。《美丽广西》杂志从酝酿到创刊,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初心很简单,就是做广西地方文化的展示平台,用生动的文字专业地“科普”广西文化。当时这样一个想法得到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出版局的大力支持,立项成为2016年文化精品项目。众多出版前辈、文化专家也给予极大的帮助,为创刊出谋划策。执行团队与作者联动,共同发掘,整理,创新来展现广西文化,《美丽广西》一时成为广西地方文化创新出版的试验场。


2016年我们还收获了一个重大喜悦,那就是“中国村落文化数字出版平台”顺利立项,获得国家文产资金的扶持。这可以说是我们对地方文化出版长期探索的一个成果,也是更进一步推动地方文化创新出版的一个突破口。“村落”是中华文化最早的生发之地、承载之体,也是很多情感的凝结点。而实际落实到出版,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我们的团队很年轻,但因为年轻,大家有一种奋不顾身的“勇”。而正因为勇往直前,“中国村落文化数字出版平台”团队不仅出版了系列图书,还做了面向全国评选的“乡村榜”,每年一届,今年是第三届;还做了扎根广西、着力于探讨广西乡村振兴路径的“八桂乡土论坛”。

  f2164e8ff54dba3a532690b30b06011.jpg

2016年开始关注村落文化出版,举办首届广西村落文化论坛

所谓因缘际会,因果相承。当我们奋力前行的时候,得到了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不止感激。“地方文化创新出版”,南宁中心已经在路上。前方还有很多荆棘,我们坚信南宁中心终会离目的地越来越近。

从一个愿景到一个书院系

现在经常遇到客户问:你上班办公的地方在哪里?以前在金海楼办公的时候不敢说,现在是不懂怎么说,不同的客户问就有不同的答案,因为有了漓江书院。

每次站在漓江书院的舞台前,灯光打亮,我会略有恍惚,而心里会蓦地一暖。

从2015年起,“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纳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全民阅读成为行业热点和投资风口。2015年,集团公司领导亲自主持策划的“少数民族地区全民阅读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把“漓江书院”作为全民阅读推广品牌写入了方案。

“漓江书院”最开始是以活动的形式进入公众视野的。2016年过完年没多久,南宁中心安排霍丽以“漓江书院”为品牌,先启动阅读推广活动。首场活动在当年的3月30日拉开序幕,分享“世界最美的书”《订单—方圆故事》的创作—阅读经验,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这场活动中,刘迪才社长首次阐述了“漓江书院”品牌的内核:“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引领阅读风潮,为公众提供更多高品质的阅读服务”,漓江书院的旗帜由此高高举起。

在2016年的“世界读书日”期间,霍丽带领一个小组开展了多场“漓江书院”阅读推广活动。活动进入社区,进入高校,还进入工矿企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促进了项目成功申报文产资金。“阅读+产业”这个议题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开始希望能建设自己的阅读文化空间。2016年8月,陈睿进入我们团队,专职运营“漓江书院”品牌,文化活动次数增加,对自有场地的愿望更加迫切。

南宁中心全体员工都非常关注书院的建设,并竭尽所能参与其中。一开始大家不是太确信,不知道能走多远,但大家心里都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建成一个空间,让“漓江出版”品牌更具象化;建成一个平台,让全民阅读与地方文化出版形成共振。这是“漓江书院”品牌启动建设时最初的愿景。

打破这个局面的是欧华鹏接到的一通电话。

漓江书院-1.jpg

漓江书院三祺广场店内景

在漓江书院三祺广场店开业那天,欧华鹏在朋友圈发表感慨:“从2016年10月17日在浙江开往上海的动车上接到交投飞总电话开始,如今1年1个月了……才有了一方能让读者感受漓江文化温度的场所。”飞总电话的内容是邀请漓江出版社在三祺广场建设漓江书院,这是2016年漓江书院筹建工作迈出的重要一步,解决了场地问题。

然而,去哪儿筹钱建设漓江书院呢?刘迪才社长鼓励我们,即使拿不到任何的扶持资金,社里勒紧裤带也要投资建设漓江书院。在关键时刻,集团阅读推广部给我们带来了惊喜。2017年春节前,集团领导曹光哲、向润华就带领阅读推广部欧建军、黎凯两位主任和我多次到国资委汇报建设“国企书院”推动国企全民阅读工作,国资委领导提议我们集团和交投集团先行建设旗舰店作为标杆。4月底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南宁中心传达集团领导考察社本部后对本部大楼改造和建设漓江书院的意见,曹光哲总编辑打了电话过来说:国资委同意了,资金问题解决了。

集团不仅为书院建设解决了资金问题,还在关键时刻把握住了书院的建设方向。覃超董事长亲自带领我们把关设计方案,确保了漓江书院今日所拥有的优良品质。他多次和我们开会讨论,否决了我们原先觉得还不错的方案。他认为,阅读文化空间的设计不是一般商场设计师能够承担的,一定要找到国内一流的专业书店设计师操刀。我们遍寻了诚品、钟书阁、言几又、方所等国内著名独立书店的设计师,找到了符合条件的书店设计运营专家曾锋。果然,曾锋老师的阅读空间设计方案一次性通过了国资委领导会议的讨论审定。建设和运营工作由陈睿、于媛媛负责,也是2017年南宁中心最重要的工作。建设工期非常紧张,陈睿蓄须明志,不到建成之日绝不剃胡须;于媛媛从北京回来,天天在建设工地忙碌,灰头土脸,花容色黯。终于,首家漓江书院惊艳面世,轰动邕城。

漓江书院-金狮巷.jpg

漓江书院物理空间的建成,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刘迪才社长多次指出,再精美的场所,如果没有干练的运营团队,没有创新的运营理念,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刘社长指示我们一定要有持续的动作,确保漓江书院在读者群中的热度不减。从开业那一刻起,陈睿、于媛媛带领漓江书院运营团队踏上了奔驰的战车,车轮滚滚向前不曾停歇。书院开业一年就举办了200多场文化活动,平均1.5天一场;12月26日成为广西首家24小时书店,南宁中心全体编辑驰援值班守夜。付出终有回报,漓江书院开业两年时间包揽9项大奖,精彩的文化活动引起了自治区主要领导关注,纷纷登门考察。寻求合作的机构纷沓而至,高校、博物馆、图书馆、政府部门以及央企、国企等近20家单位抛出橄榄枝希望漓江书院进驻。于是乎,2018年底金狮巷店建成,2019年底广西大学店建成,2020年底,南宁万科城店、桂林党校店将陆续建成,满城都是漓江书院,到处都有我们的阵地。


各方力量汇聚,方成就今天的“漓江书院”,也终将指引“漓江书院”走向更丰盛的文化河流。今天回想,事情颇有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顺畅感。但细想之,这背后固然缘于全社会对阅读的回归和重视,更因为集团领导和社领导的坚定支持,而南宁中心全体同事的勠力同心,是我所最珍视的。大家时刻为团队的发展费心尽力,千方百计,起而行之。

  广西大学.jpg

漓江书院广西大学店

此间十年,南宁中心从潮湿、逼仄的小楼走出来,在逆境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更以漓江书院的名义,建设着令世人瞩目的漓江文化阵地,这既是四十年来历代漓江人拼搏奋斗的厚积薄发,也是新时代漓江人在“新漓江 新文艺”感召下的开拓创新。

相信,漓江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联系我们 返回首页